" />
找到一條能夠實現公平且激發(fā)創(chuàng)新力、競爭力的改革路徑的確很難,但更難的是在選定的改革之路上毅然前行
2014年末,英國《金融時報》評出的年度熱門詞匯是“不平等”。該報的解讀是:“一種危險的不公平狀態(tài),盡管政客們正極力讓自己看起來在阻止它,但以自我為中心的西方社會仍然被無情地拖向這種狀態(tài)。”展望2015年走向,西方無法回避這個熱詞,尤其是如何抑制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問題。
貧富差距加大不是這個世界的新問題,它之所以在過去一年貌似以“新問題”出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成了很多發(fā)達國家的常態(tài),甚至給這些國家的政局帶來了沖擊;二是它久拖難解、制約增長,引發(fā)人們對國家治理成效的關注。
經合組織最近公布的調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34個成員中最富有與最貧窮人口的收入差距已達30年來最嚴重程度。英國和美國最富有和最貧窮的10%人口,收入差距分別是9.6倍和16.5倍。這個指標在日本和韓國是10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很多學者就意識到當前資本主義世界潛在著社會危機的種子,尤其是收入差距加大破壞了社會互信,動搖了社會穩(wěn)定根基,很容易成為社會動蕩的導火索。當前,一些發(fā)達國家加緊采取措施彌補分配制度缺陷,其深意正在于此。比如,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把推動提高最低工資列入施政目標,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要為只拿最低工資的就業(yè)者免稅。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的學術專著《21世紀資本論》躋身暢銷書行列,表明西方對自身制度缺陷的關注與思考已形成一種社會思潮。
縮小貧富差距,一方面要觸動某些階層的利益,拿出決斷力;另一方面也要提升經濟,做大蛋糕,讓社會中下層群體——這些人往往是技術進步造成的失業(yè)者——具備更好的就業(yè)能力。簡言之,就是要使公平與效率達到新的平衡。這不是單純通過分配體制改革就能做到的。而且,在一些階層對立、分裂或碎片化的社會中,選票政治的脆弱性、局限性往往會在觸動不同利益的那一刻凸顯,致使政府的治理能力,尤其是領導力、決策力與執(zhí)行力被制約或削弱。
找到一條能夠實現公平且激發(fā)創(chuàng)新力、競爭力的改革路徑的確很難,但更難的是在選定的改革之路上毅然前行。單就收入差距問題而言,不同發(fā)展階段國家的問題成因各不相同,只有確保改革的有效實施,最大限度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平衡,才能應對挑戰(zhàn)、闖過難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blogvestidosde15.com/showinfo-188-1214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