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趙新春 楊曉倫 于潞
成語“山峙淵渟”最早見于三國魏明帝時編撰的《海內(nèi)先賢傳》,說許劭“山峙淵渟,行應(yīng)規(guī)表。”像山一樣峙立,如水在淵里聚集,做事行為很有規(guī)度。后人便用“山峙淵渟”來比喻人有端莊凝重的風度。這個詞也出現(xiàn)在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審舉》里,有“逸倫之士,非禮不動,山峙淵渟,知之者希。馳逐之徒蔽而毀之,故思賢之君,終不知奇才之所在。”說那些有才能,超過同輩的人,不合乎禮的事他們不會做,如山立水聚,所以很少人知道他們。加上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故意埋沒和詆毀,所以一心渴求人才的君主也不知道這些奇異人才在哪里。
山峙淵渟最早形容的許劭字子將,是東漢末年汝南郡平輿縣人,也就是今天的平輿縣人。他與字子政的哥哥許虔都是很有才能的人。當時同郡召陵人,今漯河市召陵區(qū)人謝甄,善于認識、發(fā)現(xiàn)人才。這一天他到汝南郡城,就是今天平輿縣射橋鎮(zhèn)古城村平輿縣故城遺址這個地方,見到了許劭兄弟二人,說“平輿之淵有二龍”,平輿縣這個地方有兩條龍。認為許劭“當持汝南管鑰”“乃希世之偉人也”,許虔體尚高潔,雅正寬亮,“有干國之器。正色忠謇,則陳仲舉之匹;伐惡退不肖,范孟博之風。”許虔有治理國家的才干。端莊嚴肅,忠誠正直,與后來官至太傅的平輿人陳蕃陳仲舉不相上下;反對邪惡,屏退沒有本事,人品差的人,很有汝南征羌人范滂范孟博的作風。”后來許虔做了汝南郡功曹,果然能黜奸廢惡,一郡肅然,可惜三十五歲就去世了。
許劭年少時,不少人認為他不如哥哥,只有許虔自任為比不上這個弟弟。許劭非常重視名聲和品節(jié)操行修養(yǎng),看人看事獨具慧眼。兩漢做官出仕以薦舉為主,到三國曹魏就用了九品中正制,鄉(xiāng)里評議的群眾風評對于一個人是否被推舉相當重要。許劭就和自己的堂兄許靖就在今天平輿縣射橋鎮(zhèn)古城村的平輿縣城搞了一個“月旦評”,每月鑒評鄉(xiāng)黨人物,議論施政得失。因為名聲太大,一致影響到官府對推選孝廉、征辟人物的公正評價,東晉葛洪《抱樸子》批評稱“故汝南人士無復(fù)定價,而有月旦之評。”袁紹出生在一門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眼光很高,一般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這年,他從濮陽長任上棄官回鄉(xiāng),一路車馬喧嚷,旗幟飄飄,風光無限。但到了汝南郡界,想起許劭等人的月旦評,為不引起非議,于是一人一車低調(diào)地回到家里。而經(jīng)過許劭發(fā)現(xiàn)和推舉,不少很普通的人得以“顯名于世。”如在屠宰市場發(fā)現(xiàn)樊子昭,在放牧人中發(fā)現(xiàn)虞永賢,在鄉(xiāng)閭農(nóng)夫中發(fā)現(xiàn)李叔才,在鞍馬小吏中擢用郭子瑜,選用楊孝祖,推舉和陽士。這些人中,樊子昭是屠沽之子,十五、六歲在縣里為小吏時,被許劭見到,便稱他是“汝南第三士也”,竭力保舉他。樊子昭還被龐統(tǒng)所稱,稱他好施慕名,比三國吳國名將全琮有過之無不及;劉曄也說他“年至耳順,退難守靜,進能不茍。”和洽(字陽士)是曹魏名臣,“皆當世之令懿也。”清《三國志文類·謝子微稱許劭》稱三國各國中不少中流之士,都是被許劭“或舉之淹滯,或顯之乎童齒……凡所拔育,顯成令德者,不可殫記。”
而經(jīng)許劭品評的人中,最出名的莫過于曹操。當時的曹操還不出名,便向橋玄求教。橋玄讓他去找許劭。曹操言辭謙卑,多次備禮找到許劭,但許劭看不起曹操的為人,不愿意品評他。無奈,曹操找機會脅迫許劭,許劭只得給他了個“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價。曹操這才滿意而去,自此揚名天下。
許劭一生辟公府掾,拜鄢陵令,征方正、敦樸,他都沒有應(yīng)辟,只是受汝南郡太守徐璆邀請,做過秩百石的太守副手郡功曹,總揆眾務(wù),職統(tǒng)諸曹,負責群吏升遷黜免。聽說許劭將要擔任功曹,汝南郡中諸吏“莫不改操飾行”,紛紛改變自己的操守,修飾自己的行為。在許劭的支持下,汝南郡“探擿偽行,抑損虛名”,不久就“饕餮放流,潔士盈朝。”
許劭為人耿直,做事也比較小心謹慎。他的堂祖父許敬及兒子許訓、孫子許相,都在朝廷擔任過三公。許相因為善于諂媚侍奉宦官,封侯并官至三公后,多次派人邀請許劭,但許劭始終沒有去拜訪他。當時潁川人陳寔、同鄉(xiāng)人陳蕃都是當時的名人,許劭認為“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陳寔這個人交友之道寬廣,寬廣就難以周全;陳蕃這人性情嚴峻,嚴峻就缺少通融,為了避免熱臉碰上涼屁股的尷尬,所以便也沒有拜訪過他們。但不知為何,卻與同創(chuàng)月旦評的堂兄許靖并不對付。為郡功曹時,打壓許靖,讓他得不到舉薦,只得靠給人傭工磨面自給。避地江東時,兩人更是于太守許貢座爭論,至于手足相及,差點打起來。這也讓不少人對許劭的人品評價打了折扣。蔣濟《萬機論》說“許子將褒貶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許文休。”諸葛恪《與陸遜書》認為“自漢末以來,中國士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于禍。原其本起,非為大讎,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認為許劭嚴人恕己。而葛洪在《抱補子·自敘篇》甚至稱“許子將之徒,以口舌取戒,爭訟論議,門宗成仇……魏武帝亦深疾之,欲取其首,爾乃奔波亡走,殆至屠滅。”許劭評論并不公正,是門宗成仇。他后來避難江東,就是怕曹操抓捕殺害他。
與葛洪觀點不同,《后漢書》說,許劭所以避居江東,是因為預(yù)判到天下將亂,說“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許劭向南首先到了廣陵。在這里,徐州刺史陶謙雖然禮之甚厚,但他認為陶謙隨后一定會因為利益,驅(qū)逐住在當?shù)氐哪切┘木邮咳?。于是,前往曲阿去投靠了揚州刺史劉繇。此時,三國名將太史慈也在曲阿,當時孫策正舉兵攻打劉繇。有人勸劉繇任命太史慈為大將軍,劉繇回答:“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耶?”后世杭世俊等認為“繇之不以慈為將,必子將嘗譏貶慈也。”等到孫策平定吳地時,許劭和劉繇一起向南逃往豫章,并死在那里,終年四十六歲,墓在南昌縣南六里。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luò)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quán)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blogvestidosde15.com/showinfo-33-343240-0.html,否則承擔相應(yīng)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