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霜降,有道是霜降已過,立冬將至,此時再出門,皮膚在迎面而來的風中變得干燥緊繃,不小心溜進喉嚨的冷空氣會嗆得人陣陣咳嗽,而感冒、受涼、拉肚子似乎也成了群體癥狀。
大人們都可能中招,別說咱們可愛但抵抗力差的寶寶們了,他們更經(jīng)不起折騰。更何況古語道“補冬不如補霜降”,可見補霜降有重要的意義。那究竟霜降期間,一家老小如何做才能少生病還養(yǎng)生呢?河南商報寶姨請到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李伯群教授,讓她給咱支支招兒。
【要注意】
寶寶保持頭涼足暖會神清氣爽、氣血循環(huán)順暢
冷空氣作用下,人們胃腸蠕動的正常規(guī)律會被打亂,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也會隨之增多,這就增加了胃腸的負擔,也十分容易誘發(fā)胃病。而當人們外出吸入冷空氣,還會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誘發(fā)潰瘍。“但如果在霜降期間注重胃腸的養(yǎng)護就會好很多。”李伯群教授認為,霜降期間,對胃腸的養(yǎng)護要注意胃腸的防寒保暖,飲食要有度,也要避免疲勞。
“老話說得好,‘補冬不如補霜降’,秋天補好了,冬天少生病不說,也會讓冬天進補不白費。”李伯群稱,霜降作為秋季進入冬季的一個過渡節(jié)氣,是我國秋季中最寒涼的一個節(jié)氣,在這個時節(jié)做好秋補,就如同打好了地基,讓冬補變得有意義。
對于特殊的小寶寶群體如何度過霜降,李伯群教授認為,寶媽們需要做到讓寶寶“三暖一涼一不潮”。
三暖,即寶寶的背部、肚子、腳要溫暖。“背部適當溫暖能夠減少感冒的發(fā)生,保護好肚子就能避免脾胃受傷害,而腳是陰陽經(jīng)穴交會之處,是對外界最敏感的地方,只有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氣候變化。”李伯群說。
一涼,即頭部要涼。“一般來講,幼兒經(jīng)由體表散發(fā)的熱量,有三分之一是由頭部散發(fā)的。”李伯群稱,中醫(y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倘若寶寶患了病,那頭部應該最先發(fā)熱,而只要寶寶保持頭涼、足暖,就會神清氣爽,氣血循環(huán)順暢。
李伯群所說的“不潮”,即不要讓寶寶穿潮濕的衣服。在秋冬交替,暖氣尚未供應,又時常連綿陰雨的季節(jié),衣服經(jīng)常是三四天晾不干。有的寶爸寶媽著急,會有讓寶寶穿在身上暖干的想法,可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寶寶體內濕氣,而濕氣過重就會影響寶寶健康。“有的必穿的衣服要是不干,可以用電吹風吹干。”李伯群說。
【要記住】
每天睡眠時間最多別超過11個小時
對于特殊的小寶寶群體如何度過霜降,李伯群教授認為,寶媽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平補
李伯群說,秋季應該以平補為主,而平補的圣品有白薯、蜂蜜、芝麻、核桃、銀耳、百合、銀杏、枸杞、蓮藕、蓮子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多吃這類食物。
2.養(yǎng)肺多喝湯
說到養(yǎng)肺,不少人會想到可以多吃一些梨、蘋果、橄欖、板栗等食物,其實養(yǎng)肺還可以通過煲湯來實現(xiàn)。如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宣降肺氣,或用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以滋陰潤肺。“秋冬季節(jié),養(yǎng)好肺很關鍵。”李伯群說。
3.睡眠有節(jié)制
在李伯群看來,充足的睡眠可算是最好的補藥,但這并不代表睡得越多補得就越多,對身體就越好。
“睡多也不見得好。”李伯群說,人們在入睡時,全身的新陳代謝速率會大大降低,睡眠時間過長,就會導致體內的細胞缺氧,尤其是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會被過度抑制,導致細胞衰老加速。她認為,秋季的睡眠時間一定要有節(jié)制,以8個小時為宜,最多別超過11個小時。
4.多做拉伸運動
天氣一變冷,在戶外做運動的人就少了一大半??蔀榱嗽鰪姷挚沽Γ龠M全身血液循環(huán),全身的拉伸運動還是不能丟掉。起床后可以伸個懶腰,坐久了可以站起來練練弓步、扭扭腰、踢踢腿、來幾次下蹲等。
5.暖胃用花生
李伯群稱,在霜降時節(jié),人們可以每天吃一些帶皮的生花生,來養(yǎng)胃醒脾、滑腸潤燥。除此之外,花生還有抗衰老,促進骨骼生長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可以說,對人體十分有益。但是,花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花生是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做過膽囊切除手術,或者高血脂、胃潰瘍、慢性胃腸炎患者以及痛風患者都不宜吃。”李伯群說。
6.經(jīng)常搓鼻子
所謂搓鼻子,其實就是揉迎香穴和素髎穴。迎香穴在鼻翼兩側,鼻翼外緣中點旁,素髎穴在鼻尖正中央。普通人每天搓揉這兩個穴位兩分鐘,有助預防感冒或哮喘,而如果不小心感冒,出現(xiàn)鼻塞癥狀時,也可以搓揉這兩個穴位,這對消除鼻塞作用明顯。
要學會
這“三碗粥”讓寶寶更健康
河南商報寶姨搜羅了幾款食療小食譜,尤其適合在霜降時節(jié)吃,有時間的寶媽可以給寶寶做做。
1.白果蘿卜粥
材料:白果6粒,白蘿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功效:固腎補肺,止咳平喘。
做法:先將蘿卜洗凈切絲,并放入熱水焯熟備用。隨后將白果洗凈與糯米同煮,等到糯米開花時,再倒入少許白糖,文火再煮10分鐘。最后,將焯好的蘿卜絲拌入粥內即可出鍋食之。
2.蓮芡豆粥
材料:蓮子肉15克,炒白扁豆15克,芡實15克,大米50克。
功效: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jīng),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蓮芡豆粥益于健脾開胃,利水止泄瀉。對秋季小兒腹瀉有輔助治療作用。
做法:將上述食材洗凈、浸泡20分鐘,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煲粥。當米開花后,加入少量糖或鹽調味即可食用。
3.紅薯桂花粥
材料:大米150克,山芋1個,冰糖20克,桂花適量。
功效: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能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紅薯桂花粥能健脾益氣、溫中暖胃,是霜降節(jié)氣很好的一款時令主食,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做法:將大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30分鐘;浸泡后入鍋煮開,再轉小火煮20分鐘;隨后,將已經(jīng)去皮切成小塊的紅薯倒入粥里,加冰糖再煮20分鐘后撒入桂花攪勻即可食用。要注意的是,煮粥期間,要經(jīng)常用湯匙攪動幾下,防止粘鍋底。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blogvestidosde15.com/showinfo-108-15465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