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對話希望 向優(yōu)而生”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公益行動在京啟動。該項目由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主辦,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作為學術指導,人民健康與愛心企業(yè)共同支持,旨在提升大眾對于晚期乳腺癌疾病及患者的關注,助力晚期乳腺癌患者提升抗癌信心、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早日實現。
據介紹,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2020年中國乳腺癌新發(fā)病例41.6萬例,死亡病例約11.7萬例。在每年新發(fā)乳腺癌患者中,約3%~10%的患者在確診時即被診斷為晚期乳腺癌,而晚期乳腺癌大多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病情發(fā)展快、易發(fā)生病灶轉移等特點,是女性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給中國女性人群以及相關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公益行動啟動暨1028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日成立儀式現場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解放軍總醫(yī)院腫瘤醫(yī)學部副主任江澤飛教授表示,隨著科學的進步,乳腺癌的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即便接受了規(guī)范化的診療,早期患者中仍然有三分之一左右會發(fā)展為晚期乳腺癌。盡管晚期乳腺癌可以繼續(xù)治療,但相對于早期治療難度會大大提升。“可以說晚期乳腺癌是提升乳腺癌患者整體五年生存率的重要挑戰(zhàn)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延長生存期是癌癥治療的重要目的,隨著醫(yī)學進步、治療方式多樣化,生活質量成為治療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尤其是對于晚期癌癥患者,在治療時更應兼顧生存率與生活質量的雙重提升。”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婦幼分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殷詠梅教授說,相較于早期,晚期乳腺癌的疾病發(fā)展更復雜、針對性藥物有限,相對而言患者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通過患者關愛公益行動,我們可以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提升大眾對晚期乳腺癌防治的關注和總體認知,并將‘關注’升級成‘行動’,助力患者增強抗癌信心、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升生存質量”。
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主席史安利教授表示,希望通過患者關愛公益行動聚焦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療資源可及性、心理支援、社會融入等方面未被滿足的需求。“對話希望,向優(yōu)而生”所傳遞的正是在提升疾病認知的同時,加強對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現狀的關切,為患者在家庭、工作、心靈上給予多維度的支持,以協(xié)同共助的信念,提振晚期乳腺癌患者群體抗擊癌癥的信心與決心。
“非常高興能與各方攜手,共同推動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結果和生存質量的改善。”公益行動的企業(yè)支持方之一,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企業(yè)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表示,面對患者的困境,阿斯利康在女性腫瘤包括乳腺癌這一疾病領域的探索和努力從未停歇,期望通過新一代抗體偶聯(lián)藥物等創(chuàng)新療法的開拓和引入,提供給患者所需的更精準和有效的治療方案。
會上,全國婦聯(lián)婦女發(fā)展部農村二處副處長陳睿,江澤飛、殷詠梅、史安利,以及以阿斯利康為代表的企業(yè)與多家權威媒體等共同見證將每年“粉紅絲帶月”的10月28日設立為“中國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日”,助力提升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對于晚期乳腺癌疾病及患者的關注。
另外,此次公益行動的重要參與者,江澤飛、殷詠梅等被授予“健康中國 健康有她——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公益大使”稱號。與此同時,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的陳嘉健教授分享了其原創(chuàng)的乳腺健康醫(yī)學人文科普漫畫書《阿托莎的處方箋》,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解了乳腺癌的科普知識,據悉該書得到了多位業(yè)內專家與社會知名人士的認可和推薦。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blogvestidosde15.com/showinfo-108-291579-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