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春耕一線,看廣袤田野中涌動的澎湃活力。首先把視線投向糧食主產區(qū)河南,看看這里的現代農機裝備如何擴大出口,拓展海外新市場。
擴大出口 農機雙循環(huán)加速跑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我現在來到了國機集團中國一拖大馬力拖拉機的貨場,大家來看,整個貨場可以說是一片紅色的海洋,拖拉機停的滿滿當當,我手里拿的是一個第一視角眼鏡,首先要用穿越機的視角,來看一看整個貨場的規(guī)模。
當穿越機超低空飛過一排排拖拉機的鋼鐵身軀,鏡頭中展現出現代農機精巧的機械張力。從80馬力到300馬力,從丘陵小機械到高端智能機型,農機“家族”越來越壯大。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除了我們常見的熟悉的這種東方紅紅色主調的拖拉機之外,還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比如藍色和綠色的拖拉機,這些都是一拖海外貿易、全球貿易伙伴他們選擇的定制色。
在一拖大馬力拖拉機總裝車間記者注意到,這個5萬多平方米的智能工廠中有一條深度工業(yè)游參觀通道。200米的通道這段時間挺忙碌,國內外游覽研學的客人客商不斷,眼前這個來自尼日利亞拉哥斯州的團隊一路游覽,一路記錄,他們今天想要尋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的專屬產品。
尼日利亞客商 法索拉·奧盧瓦羅蒂米·奧莫托拉博士:因為我們是水田,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拖拉機,整體的重量是要輕一些,而且底盤要低一點。
獲得尼日利亞客商夸贊的就是眼前這臺“顯眼包”——“東方紅”小微型智能拖拉機。法索拉博士根據50馬力和四輪驅動的性能特點,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504拖拉機。記者跟隨采訪也注意到,一路接待和講解的都是來自一拖的新生力量,既是講解員又是跟單員,他們有人還受邀在這個月底,回訪尼日利亞。
柔性生產 同一條生產線滿足多樣農墾需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拖拉機都是大批量標準化生產。中國一拖又是如何在滿足基本盤需求的同時,為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農業(yè)生產地形環(huán)境下的客商,生產出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跟隨記者實地探訪。
行走在5萬多平方米的一拖智能工廠,從底盤裝配到組裝成型,一條流動的U形總裝線引人注目,串聯(lián)起各個環(huán)節(jié)。記者在現場測試發(fā)現,幾乎每3分鐘,便有一臺新農機從生產線上駛出。目前,一拖這座新型輪式拖拉機智能工廠,具備年產4.5萬臺大型輪式拖拉機的能力。
采訪中,我們發(fā)現,大數據、云計算和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農機制造相融合,智能工廠不僅實現了大批量關鍵零部件自動加工生產,還能控制管理制造過程。就在今年一季度,一拖這個智能制造工廠升級建成新型輪式拖拉機柔性智能工廠,并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
在同一條裝配線上,220馬力動力換向機型與180馬力機械換擋機型正在進行“并肩”組裝。智能工廠通過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與智能物流協(xié)同,實現了多種型號、不同馬力的混線生產。
國機集團中國一拖大拖公司產品研發(fā)部部長 王裕喆:協(xié)同進行生產,中間是通過智能化信息系統(tǒng),來進行一個高效的協(xié)同和串聯(lián),也是通過這個信息系統(tǒng),實際上消除了各生產線之間的獨鏈和孤島。
裝配線實現柔性生產,效率整體提高了20%以上。記者在總控室屏幕上,一條動態(tài)更新的數據顯示:當日計劃生產拖拉機180臺,涉及8種馬力、15種配置。
目前一拖的生產基地已擁有七大系列、800多種機型,并不斷開發(fā)生產適應不同場景的新型智能農機。在糧食主產區(qū)黑龍江富錦,多臺搭載著不同農具的拖拉機在田野上形成“農機矩陣”,分工明確,助力黑土地的春耕。
2000多萬臺套農機裝備繪就春耕圖景
現代農機為糧食穩(wěn)產豐產提供重要支撐。農業(yè)農村部的數據顯示,目前,三大主糧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5%,基本實現了“機器換人”。
農業(yè)農村部預計,
今年春耕全國將投入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以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等農機裝備超2000萬臺(套),其中深耕深松整地機具達280萬臺(套)以上,高性能播種機、高速插秧機等提單產機具為110萬臺(套)以上。
在江西安義種糧大戶張坤的農田里,他正指揮著多臺新型大型旋耕機在水田里作業(yè)。今年當地大規(guī)模機械化育插秧比例大規(guī)模增加,地塊整好后,16臺高速大馬力插秧機接力下地插秧。
中國農業(yè)機械流通協(xié)會最新發(fā)布的3月份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為61.7%,6個一級指數全部停留在景氣區(qū)間。
一季度,中央一號文件、《加快建設農業(yè)強國規(guī)劃》等重磅政策措施連續(xù)發(fā)布,明確提出加強大型高端智能農機、丘陵山區(qū)適用小型機械等農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研發(fā)應用,打造重要農機裝備產業(yè)集群,這些都為進一步加快農機裝備全面升級帶來利好。
在福建廈門農業(yè)創(chuàng)新應用基地,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孵化的小巨人企業(yè)——中科原動力聯(lián)合多家科研機構參與協(xié)作的“丘陵山地小微地塊”的春耕春播正在進行。兩臺智能電動拖拉機同步展開深耕和旋耕,另一臺無駕艙農機掛載壟播種一體機,新能源智能農機群聯(lián)合精準作業(yè)。
走出去成為共識和機遇。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的農業(yè)機械同比增長37.2%。國內多家農機企業(yè)正積極對接農機市場新需求,定制化研發(fā)新產品,著力拓寬國內與國外市場。
監(jiān)制丨王琰 岳群制片人丨梁麗娟 王凱博記者丨蔣樹林 田萌 王濤 宋賢敏 高洋 張仲豪 田光祺 洛陽臺 范治乾 黑龍江臺 富錦臺編輯丨張昊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blogvestidosde15.com/showinfo-263-35271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