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俗大國,古人待人接物、社交往來等過程中也都遵循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禮儀規(guī)范和風俗習慣,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社交禮儀。同時,社交禮伴隨著社會歷史變遷而傳承演變,以適應(yīng)當時社會文化的需要,并深刻影響著傳統(tǒng)社會乃至現(xiàn)代社會的社交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
拱手禮
有男女之別、吉兇之別
拱手又稱為捧手,人們見面行禮時將雙手平行相疊、拇指相交合抱在胸前,前臂稍稍上舉,手臂形似抱鼓,表達向?qū)Ψ街乱狻?/p>
《爾雅》載“兩手合持為拱”。拱手是傳統(tǒng)社會最常見、沿用最久的相見禮儀,并且在相見行拜禮、揖禮時均需要行拱手禮。
拱手也有男女之別、吉兇之別,男子常常尚左手,即以左手抵于右手之上,而女子尚右手,即右手抵于左手之上。且在禮儀規(guī)范中,也以吉禮尚左手,兇禮則需要以右手為尚?!抖Y記·檀弓上》即載有孔子因姐喪而尚右手拜禮造成了門人誤會之事。
唐宋時期,還有一種“叉手禮 ”,行禮時,用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左手小指向著右手腕處,左手大指向上,其余四指伸直。動作就像用右手掩在胸前,但要離胸八九厘米的距離。《王虛中訓(xùn)蒙法》稱六歲孩童入學時便需先學叉手;柳宗元有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的詩句;《朱子語類》載時人陳才卿衣裳不整,朱子提醒后,其自覺羞赧,“急叉手鞠躬曰:‘忘了’ ”。
明清時期,還流行“抱拳禮 ”,將原來的合抱手勢變?yōu)槿葡噘N的手勢,左手四指并攏伸直,拇指屈攏,右手握拳,左手緊貼右手背,現(xiàn)在傳統(tǒng)武術(shù)界也還沿用著抱拳禮。
拜禮
高足家具的推行促使其逐漸減少
拜禮是屈膝跪地、俯身下拜的禮儀動作,一度是古人常見的相見禮儀。先秦時期,人們席地而坐,見面時就往往通過拜禮相互致意?!栋谆⑼ā份d “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jié)卑體,尊事人者也”。
《周禮》中記載了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和肅拜等九種不同情形和形態(tài)的拜禮,稱為“九拜”。其區(qū)別主要在于行禮時動作身姿尤其是頭部和手部的高下深淺和行禮次數(shù)。
唐宋時,隨著桌椅等高足家具的推行,人們就不再像先秦一樣坐著見面,跪拜行禮越來越不方便,拜禮在日常相見中逐漸減少。
揖禮
比拱手禮更加正式和鄭重
人們見面時在拱手禮的基礎(chǔ)上向前彎腰致意的禮儀,比拱手禮更加正式和鄭重,稱為“作揖”或“揖禮”。
《周禮》中記載了天揖、時揖、土揖、三揖、還揖、特揖、旅揖等七種揖禮,差異主要在于行禮時手部的動作或者行禮的次數(shù)。天揖是對尊長或同姓的揖禮,行禮時雙手抱圓,俯身前推,舉到胸部以上;時揖是平輩之間的常用見面禮,行禮時拱手向前水平推出;土揖,用于尊長者向卑幼者行禮的情形,行禮時俯身將手略向下推出。
漢魏以前,拜禮、揖禮并行,鄭重程度有所不同,站立則揖,跪坐則拜,唐宋時跪坐漸無,拜禮則融入揖禮之中。《宋氏家儀部》載“久曠則拜,常見則揖。禮見則拜,燕見則揖。初見則拜,偶見則揖”。此外還有“厭揖禮”,指于并不拱手,兩手僅胸前抱拳,并上下推動,表示連連作揖的恭敬姿態(tài);“鞠躬禮”,雙腳并攏,雙手下垂,彎曲腰部以示敬意,與今天的鞠躬十分相似。
在明清時期,還有“打恭”一說,指的是見面拱手彎腰鞠躬的禮儀,表示恭敬、謙虛或是謝意。此外,當時的蒙滿禮俗對于傳統(tǒng)相見禮儀也有影響,如產(chǎn)生了“請安”禮,又稱“打千兒”,即曲左膝,垂右手,上身微向前傾以向人行禮。這一禮儀首先屬于滿族習俗,而后漢族也有行此禮的。
執(zhí)手禮
見面時拉手以表親密之情
古時還流行雙方見面時拉手以表親密之情,稱“執(zhí)手”,也作“握手”。秦漢時,握手禮被視為輕率的行為,魏晉時期以后,執(zhí)手禮逐漸流行起來,成為人們?nèi)粘O嘁姇r的常用禮儀。李白有“我愿執(zhí)爾手,爾方達我情”之句,柳永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之句。
交寒溫
問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話
人們相見,還有問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話,稱為“寒暄”或“暄寒”。漢魏時期也稱為“交寒溫”,《樂府詩·門有車馬客行》就有“拊(fǔ)膺攜客泣,掩淚敘溫涼”的句子。唐宋時還出現(xiàn)了發(fā)聲致敬、口道頌辭的見面禮儀,男子的禮儀稱為“唱喏”或是“聲喏”,即出聲答應(yīng)對方;女子的禮儀稱為“萬福”,即道“萬福”的祝福語。這一禮節(jié)一般伴隨拱手、揖禮或者叉手禮實行,常用于卑幼者拜見尊長者。
趨翔
見面時禮貌性的快步行走
“趨翔”是見面時禮貌性的快步行走,按照速度和動作不同又分為“趨”和“翔”。“趨”是在遇到尊長者時,為表恭敬而以低頭彎腰、雙臂張開、小跑疾行的方式經(jīng)過;“翔”則是更進一步的抬手疾行。
《禮記》載“遭先生于道,趨而進,正立拱手”,說明了路遇長者時的謹慎姿態(tài)?!墩撜Z》中也記錄了孔子的兒子孔鯉見到孔子時趨行著經(jīng)過的禮儀,也記錄了孔子見到穿喪服者、著禮服者、盲人時,坐著時必然起身,經(jīng)過時必然趨行的儀態(tài)。
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朝廷武官見同級文官有“必執(zhí)梃趨庭,肅揖而退”之禮。此外,也有一些不可趨、翔的情形,《禮記》載有“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zhí)玉不趨”之語。
此外,結(jié)合不同時期的文獻典籍,社交禮在禮儀儀態(tài)、稱謂用語、行止坐臥、座次安排等方面,都有頗為詳盡的禮儀規(guī)范要求。例如,《禮記》載“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君子要做到“九容”,即“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s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燕居告溫溫”。
《鄉(xiāng)儀》載唐宋時人在訪問前還要詢問主人家是否得便;提前約見者,如主人遇事或遇雷雨天氣則遣使告知賓客延后相見;入門前要先詢問主人是否吃飯、有無客人、是否有其他事情?!读x山雜纂》也羅列會面時的失禮行為,“不敲門,直入人家。席面上,不慎涕唾。主人未請,先上廳坐。開人家盤盒書啟”等。
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發(fā)展進步,有些傳統(tǒng)社交禮儀和觀念因為不符合時代潮流,已經(jīng)消失不見了。但也有著許多既符合當下時代精神,又具有民族文化內(nèi)涵的優(yōu)秀禮儀觀念,仍然值得在現(xiàn)代社會弘揚推廣開來。例如,穩(wěn)重大方的拱手作揖、真誠熱情的待客禮儀、細致規(guī)范的飲宴禮儀,還有提倡恭敬謙讓、與人為善、尊老愛幼的交際理念等,都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文/諶榮彬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luò)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quán)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blogvestidosde15.com/showinfo-33-344017-0.html,否則承擔相應(yīng)法律后果。